人死后继续领取退休金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根据我国法律,退休人员死亡后即丧失养老金领取资格,亲属若隐瞒不报或伪造材料继续领取,需全额退还冒领金额,并承担2至5倍罚款,甚至可能被判刑。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明确禁止冒领养老金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均规定,以欺诈手段骗取养老金的行为属于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将冒领养老金纳入诈骗罪范畴,根据金额大小可判处3年以下至无期徒刑。 -
亲属需履行的法定义务
退休人员死亡后,亲属应在30日内向社保机构申报,办理待遇终止手续。未及时申报导致多领的养老金需主动退还,否则将触发法律追责。遗属可依法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为当地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至24倍)。 -
大数据监管让冒领无所遁形
社保部门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如户籍、医院记录)定期核查领取资格。近年多地已曝光冒领案例,涉事者均被追缴款项并判刑,例如太原某案例中,冒领20万元养老金者获刑4年。 -
合法替代方案
若退休人员去世时个人账户仍有余额,亲属可依法继承;符合条件者还能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无需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益。
切记: 养老金是全体参保人的共同财富,冒领行为不仅侵害社会公平,更会让家庭背负法律污点。主动申报、合法处理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