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无固定期合同被解聘时,劳动者有权依法**,核心权益包括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获得双倍经济赔偿金。若用人单位无合法理由解聘(如未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未协商一致),解雇行为即属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途径主张权益,赔偿金计算标准为工作年限×月工资×2倍。
-
判断解聘合法性:用人单位仅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如严重失职)或第40条(如不胜任工作且培训/调岗无效)解除合同。若不符合这些情形,解聘即违法,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索赔。例如,连续工作满10年或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必须签订无固定期合同,单方终止需支付赔偿金。
-
协商优先:与用人单位沟通解聘原因,争取书面协议。若协商无果,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解聘通知等证据,为后续仲裁或诉讼做准备。例如,案例中劳动者通过仲裁获赔3万余元。
-
申请劳动仲裁:自权益受侵害之日起1年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支付赔偿金(计算方式:工作年限×月平均工资×2)。仲裁需提供证据链,如工牌、考勤记录等。
-
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满的,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法院通常支持劳动者主张,判例显示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
提示:劳动者应主动收集证据,及时**,避免因超期丧失权利。法律明确保护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权益,用人单位违法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