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工作者是否受劳动法保护?关键结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男60岁、女50岁/55岁),劳动关系自动转为劳务关系,不再受《劳动法》保护,但受《民法典》约束。 若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且继续在原岗位工作,法院可能仍认定存在劳动关系。超龄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社保缴纳等权益存在法律空白,需通过劳务合同或商业保险补充保障。
我国法律明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后,用人单位无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超龄工作者若在工作中受伤,往往难以认定为工伤。例如,60岁快递员猝死因无法认定劳动关系导致**困难。但特殊情况下,如劳动者未享受养老待遇且用人单位未终止合同,法院可能支持劳动关系认定,上海某保安公司案例即属此类。
劳务关系下,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收入仍受法律保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鼓励老年人参与劳动,其收入受法律承认。若因人身损害导致误工,即使超过60岁仍可主张误工费赔偿,法院会根据实际劳动能力与收入状况酌情判决。但劳务合同需明确约定工作内容、报酬及风险责任,否则易引发纠纷。
提示: 超龄劳动者应优先签订书面劳务合同,明确权益条款;用人单位可通过商业意外险弥补社保空缺。随着老龄化加剧,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建议持续关注立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