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12天班后自离,劳动者仍有权获得应得工资,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克扣,但需注意因自离可能引发的工资延迟发放或合理扣减情形。
-
法律保障劳动报酬权
根据《劳动法》规定,只要提供了实际劳动,即使仅工作12天且自行离职,用人单位也必须支付对应工资。工资结算需以货币形式足额发放,不得因离职方式单方面拒付。 -
合理扣减的例外情况
若因劳动者自离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如未交接工作导致的损失),用人单位可按合同约定从工资中扣除赔偿,但每月扣除额不超过工资的20%,且剩余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警惕实操中的潜在风险
部分企业可能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旷工”为由暂缓发放工资,或利用工资结算周期延迟支付。建议劳动者保留考勤、工作记录等证据,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 -
优化离职时机的建议
若需自离,尽量选择在工资发放后离职,避免因结算周期影响上月工资领取;同时提前与用人单位沟通,减少纠纷风险。
劳动者应明确自身权益,但也要避免因 abrupt 离职引发不必要的法律争议。遇到工资拖欠或恶意扣减,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是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