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后,工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最迟不超过15日。具体时限因地区或合同约定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原则是“及时结清”,若拖延支付可能面临经济补偿或行政处罚。
分点论述:
- 法律明确要求即时支付: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时,用人单位需在离职当日结清工资。部分地区如江苏省进一步缩短至2个工作日内。
- 特殊情况允许合理延迟:若遇财务流程或双方约定,可延至下个发薪日,但最长不超过15日。例如,内蒙古规定需在3日内付清,而《劳动合同法》第50条允许15日内办理离职结算。
- 违法拖欠的后果:超期未付视为“无故拖欠”,劳动者可主张加付25%经济补偿金,甚至通过劳动仲裁追讨。若涉及经济补偿金(如N+1赔偿),需在工作交接完成后一并支付。
总结提示:劳动者应留存离职证明、工资条等证据,若遇拖欠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企业则需规范离职流程,避免因工资结算问题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