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要求员工主动提离职的行为可能涉及违法解除,员工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权益:
一、核心结论
公司无权强制要求员工主动离职,若存在未合法理由辞退行为,员工可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金(2N)。
二、具体应对策略
-
拒绝签署“主动离职”文件
公司若以补偿金、职业发展等名义诱导员工签字,应明确拒绝并保留录音证据。签署此类文件可能导致无法主张经济补偿。
-
收集关键证据
-
录音证据 :记录领导威胁、协商过程(如“劝退”“调岗降薪”等关键词);
-
书面证据 :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工作邮件/聊天记录(如“主动离职对大家都好”等威胁言论);
-
工作痕迹 :考勤表、项目文档等证明在职状态。
-
-
明确拒绝主动离职
员工可要求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若公司坚持要求主动离职且不支付补偿,应明确拒绝并保留沟通记录。
-
计算经济补偿标准
-
经济补偿金(N) :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含奖金、加班费),不满半年按半年计算;
-
代通知金(+1) :未提前30天通知的,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
-
违法解除赔偿(2N) :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辞退,需支付2倍经济补偿。
-
-
法律途径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并主张社保补缴义务。
三、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离职 :主动离职可能影响经济补偿权益,应通过法律程序主张权益;
-
保留职业规划 :提前规划职业方向,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被辞退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员工可有效应对公司强制要求主动离职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