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有偿劳动即构成童工,法律严格禁止此类行为。无论是以短期兼职、实习还是家庭作坊形式雇佣,只要涉及经济收入且未达法定年龄,均属违法。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定义明确
童工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个人建立劳动关系并获取报酬的少年儿童。即使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暑期工”或“学徒工”,只要存在雇佣关系,同样受《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约束。 -
违法成本高昂
企业使用童工将面临每月每名童工5000元罚款,若涉及有毒有害环境则从重处罚。逾期未整改的,罚款升至1万元/月,并可能吊销营业执照。中介介绍童工就业同样按每人5000元处罚。 -
特殊场景需警惕
以勤工俭学、实习培训为名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生产劳动,或默许亲属带未成年子女参与经营,若超出学习目的且影响身心健康,均可能被认定为变相使用童工。 -
家长与企业共担责
家长应主动拒绝让孩子提前务工,企业需严格核查身份证件并保存录用记录。劳动监察部门通过登记制度、健康检查等手段强化监管,确保未成年人权益。
提示:保护未成年人需全社会协同,发现童工现象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举报。合法用工从源头杜绝风险,为青少年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