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标准如下:
工作成绩
数量和质量:医师在考核周期内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评估的重要依据。例如,临床医师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门诊、住院患者诊治工作,手术医师需要完成一定数量和难度的手术操作等。工作质量则包括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医疗文书的规范性等。
政府指令性工作: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是否按照规定完成了政府指令性任务,如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医疗救援等,也是工作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职业道德
医德医风: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否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是否遵守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如不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财物、不参与商业贿赂等。
医患关系: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是否顺畅,是否能够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意愿,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医患纠纷等。
团结协作:医师在医疗团队中是否能够与同事良好合作,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建设,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等。
依法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业务水平
专业知识:医师对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技能: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如手术技能、诊断技能、治疗技能等。
继续教育: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是否按照规定完成了继续医学教育,是否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
业务水平测评:医师需要参加业务水平测评,测评形式包括个人述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考核或考试、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测评成绩一般需要达到60分及以上。
特殊情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医师在考核周期内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也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