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解雇员工时,赔偿标准由解雇原因合法性决定,包括合法解雇的N倍补偿、未提前通知的N+1赔偿,以及违法解雇的2N倍赔偿。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且需注意保留证据。
-
合法解雇的情形与赔偿标准
公司因客观经营困难(如破产、搬迁)、员工无法胜任工作或合同到期不续签时解除劳动关系,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按员工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N),不足半年按0.5个月计算,半年以上不满一年按1个月计算。例如工作3年2个月,补偿为3.5个月工资。 -
未提前通知的“N+1”赔偿
若公司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雇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情形(如医疗期后无法胜任、客观情况重大变化),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即N+1。例如工作5年的员工,赔偿为5+1=6个月工资。 -
违法解雇的“2N”赔偿
公司无合法理由解雇员工(如未协商的强制裁员、未举证员工失职)、违反程序(如孕期员工被辞退),需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2N)。例如员工工作2年被违法解雇,赔偿为2×2=4个月工资。 -
劳动者**关键步骤
发生争议时,员工应在1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解雇通知等证据。仲裁结果不满可向法院起诉。未签订合同的员工可通过考勤记录、工作邮件等证明劳动关系。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明确解雇合法性是减少纠纷的核心。员工应了解自身权益,公司需规范流程,避免因不当操作面临法律风险与经济损失。若遭遇侵权,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向工会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