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解雇员工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获得双倍经济补偿(2N)。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情形和程序,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关键点包括:违法解除的认定、赔偿标准计算、特殊保护群体(如孕期职工)的权益。
-
违法解除的常见情形:公司无合法理由(如未举证员工严重违纪、未提前通知)单方面解雇,或编造虚假理由(如伪造考核不合格)。程序不合法(如未书面通知、未协商)同样构成违法。
-
赔偿标准与计算:
- 经济补偿(N):合法解除时按工作年限支付,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 赔偿金(2N):违法解除时按补偿标准的双倍支付,例如工作3年可获6个月工资赔偿。工资基数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计算,但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3倍。
-
特殊保护群体: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工伤或职业病职工,医疗期内员工等,公司不得依据无过失性条款(如“不能胜任工作”)解雇,否则直接认定为违法。
-
**步骤:
- 收集证据(劳动合同、工资记录、解雇通知等);
- 优先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
- 仲裁失败后,15日内向法院起诉。
提示:遇到无故解雇时,务必冷静保留证据并及时主张权利,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法律明确保障劳动者权益,切勿因公司施压放弃合法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