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当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这是法律明确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且用人单位需承担补签合同、补缴社保及支付双倍工资差额等法律责任。关键在于及时收集证据并注意仲裁时效,避免权益因超期而丧失。
-
法律明确支持仲裁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即使未签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工资记录、考勤表等),劳动者即可申请仲裁要求补缴社保、索要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最多11个月)。 -
核心证据清单
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银行工资流水、工作证/工牌、考勤记录、同事证言、工作成果(如邮件、项目文件)等。用人单位若否认劳动关系,需自行举证反驳。 -
仲裁时效是关键
未签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仲裁时效为1年,从用工满1个月后起算(如2023年1月入职,时效从2月起算,最迟2024年2月前申请仲裁)。社保补缴无时效限制,但建议尽早主张。 -
仲裁流程简化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实际工作地的劳动仲裁委提交申请书及证据。仲裁委通常60日内结案,若用人单位拒不执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提示:遇到侵权时,优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同时固定证据。若协商无果,果断申请仲裁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避免因拖延导致时效风险。社保补缴还可通过税务部门强制征缴,多渠道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