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但单位缴纳了五险,员工仍然可以依法**,且胜诉概率较高。关键在于:未签合同可主张双倍工资差额(最高11个月),而五险缴纳不能免除单位签订合同的法律义务;社保缴纳记录可作为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但需注意时效性和证据补充。
-
法律明确支持双倍工资主张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需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长11个月。即使单位缴纳了五险,这一责任仍不可免除。例如,若工资为5000元/月,工作满1年未签合同,可主张5.5万元补偿(已发工资除外)。 -
五险缴纳不能替代劳动合同
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与签订合同无直接关联。单位若仅交社保未签合同,仍属违法。但社保缴费记录可辅助证明劳动关系,降低员工举证难度。需注意:个别地区对农村户籍员工的公积金缴纳可能无强制要求,但社保(养老、医疗等)必须缴纳。 -
**需注意时效与证据
- 时效性: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为1年,自劳动关系终止或满1年起算,超期则丧失权利。
- 证据补充:除社保记录外,需收集工资流水、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等,以强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
实际操作建议
- 先书面要求单位补签合同,协商无果再申请劳动仲裁。
- 若因未缴社保导致医疗无法报销等损失,可额外主张赔偿。
总结:单位交五险不签合同仍属违法,员工可通过仲裁主张双倍工资等权益。尽早行动并完善证据链是关键,避免因时效问题丧失胜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