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法律,保留证据,协商或仲裁
被单位劝退后要求赔偿,需通过合法途径**。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明确自身权益
-
确认劝退合法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无过错性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辞退可主张双倍赔偿(即“2N”)。若单位以“严重违纪”等无理理由劝退,可能构成违法解除。
-
计算赔偿标准
-
N :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半年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月工资 :以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准,若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则按3倍数额计算,且年限最高12年。
-
二、收集关键证据
-
劳动合同与工资证明
包括书面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明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及入职时间。
-
工作表现与考勤记录
如绩效考核、考勤系统记录、同事证言等,辅助证明工作贡献及劝退合理性。
-
沟通记录留存
与HR的邮件、聊天记录或录音(如拒绝签离职申请、限制进入办公区等)可作为重要证据。
三、协商赔偿
-
提出合理方案
根据工作年限计算应得赔偿,可包含经济补偿、未休年假工资等。例如:工作5年应得6个月工资补偿,若存在未休年假还需额外计算。
-
书面协议
协商达成后应形成书面协议,明确赔偿金额、到账时间及方式,并双方签字确认。
-
注意事项
-
避免签“空白协议”或仅签离职申请;
-
若单位以“先签字再谈”为由施压,应坚决拒绝。
-
四、法律途径
-
协商无果时
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直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
诉讼**
仲裁结束后,若单位仍不履行赔偿义务,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其他注意事项
-
主动离职风险 :若未经协商或仲裁直接离职,可能无法主张赔偿;
-
社保补缴 :可同时要求单位补缴社保费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确保赔偿及时到账。若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