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辞退员工的补偿金并非仅按基本工资计算,而是以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应得平均工资为基数,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所有货币性收入。这一规定明确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企业通过压低计算基数损害员工利益。
-
法律明确规定计算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这里的“月工资”指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而非基本工资或实发工资。
-
应得工资包含多项收入:计算基数涵盖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但通常不包括加班费或非常规性福利。若员工月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则补偿标准按3倍封顶,且支付年限不超过12年。
-
特殊情况处理:工作不满12个月的员工,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若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
企业违规风险:仅以基本工资计算补偿金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仲裁时效为解除合同后1年内。
劳动者应清楚自身权益,企业需依法核算补偿金,避免纠纷。若对计算方式存疑,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劳动部门核实具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