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出伏后仍然炎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监测数据,2024年6月14日我国22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近5年来全国历次高温天气过程第五强。这种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从而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
夏至后的阳光辐射 :夏至那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高度角最大。以北京为例,夏至那天的正午时分,阳光近似于直射地面,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最小,光和热被大气层汲取、散射和反射的量也小,到达地面的就越多,有利于地面的温度上升。此外,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耀的时间也长,地表汲取的热量远大于发散,使得地面聚集的热量一天天增加,温度持续增高。
-
三伏天热量积累 :三伏天正好起始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三伏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这就是三伏天最热的基本缘由。从气象角度说,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而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加之平均风速较小,雷雨之前气压较低,这也是三伏天有时比较闷热的重要缘由。
-
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限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耀和地面辐射增温,因此在三伏天还是“干热天气”占主导地位。出伏后,虽然副热带高压开始减弱,但其影响仍然存在,导致天气仍然炎热。
-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被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和滞留太阳辐射的热量,从而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全球变暖不仅使得极端高温天气事件更加频繁,也使得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延长。
-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是导致出伏后天气仍然炎热的原因之一。城市中大量的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具有较小的比热容,它们吸收太阳辐射后迅速升温,并在夜间缓慢释放热量,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这种效应使得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剧了高温天气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2024年夏天出伏后仍然炎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气环流异常、夏至后的阳光辐射、三伏天热量积累、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全球变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出伏后天气仍然保持高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