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起,电动车行业迎来多项强制性新规,核心变化聚焦于电池安全、产品准入和市场监管,旨在从源头杜绝因电池故障、非法改装引发的安全隐患。新规实施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将禁止生产、销售和上牌,消费者需重点关注产品认证与合规性。
-
电池安全全面升级
根据《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11月1日起,所有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需通过CCC认证,并标注永久性唯一编码。新规要求电池组具备防篡改设计,且需标明安全使用年限,从生产端杜绝劣质电池流入市场。 -
产品准入更严格
四部门联合公告明确,11月后销售的电动车必须符合《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等强制性标准,否则不予登记上牌。企业需同步执行塑件阻燃、防篡改等功能要求,铅酸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放宽至63公斤,兼顾安全性与实用性。 -
市场监管强化追溯
新规要求各地加强生产销售环节检查,对无证产品依法查处。公安机关将严格核验车辆合格证、CCC认证证书,11月1日后购买的无证车辆无法上牌,消费者需优先选择大品牌合规产品。 -
过渡期安排明确
已获批车型可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但需逐步退出市场。消费者当前购买旧标车仍可上牌,但长期使用建议选择符合新规车型,以保障安全与售后权益。
此次新规以技术标准倒逼行业升级,消费者选购时需认准CCC标志、核查电池编码,避免因政策变动影响使用。随着监管趋严,电动车市场将加速向规范化、安全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