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工作日志是记录手术过程、人员协作和医疗操作的重要文档,关键要素包括患者信息、手术步骤、器械清点和特殊情况记录。规范的日志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团队协作效率,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
患者基本信息
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及手术名称,核对麻醉方式与术前诊断。需特别标注过敏史、传染病等风险提示。 -
手术流程标准化
按时间轴分阶段记录:术前准备(器械消毒、体位摆放)、术中关键操作(切口、止血、缝合)及术后处置。使用医学术语,避免主观描述。 -
人员与物资管理
明确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等角色分工,记录器械、敷料、药品的术前术后清点数据。耗材批号、植入物信息需单独列项。 -
异常情况处理
术中突发状况(如大出血、设备故障)需详细记录应对措施,包括替代方案、专家会诊内容和抢救时间节点。 -
术后核查与签名
由巡回护士和主刀医生双人确认日志完整性,重点核对标本送检、器械数量无误后签字,电子日志需同步上传系统。
定期归档日志并分析高频问题,可优化手术室流程。建议采用结构化电子模板,既保证记录效率,又便于数据回溯与科研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