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日历表是农历戊申猴年与公历的对照表,包含384天、13个农历月(含闰七月),春节始于1月30日,全年标注了24节气、传统节日及周末。 其独特之处在于农历闰月的设置、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以及阴阳历转换的实用性,适合历史研究、民俗文化爱好者或需回溯日期的人群使用。
-
农历与公历的精准对照
1968年农历为戊申猴年,因闰七月共13个月,公历1月30日(春节)至1969年2月16日为完整农历年。关键节点如清明(4月5日)、中秋(10月6日)等均可在日历中快速定位,方便传统节日与公历日期的换算。 -
节气与节日标注
日历以绿色标记24节气(如春分3月20日、大暑7月22日),红色标注公历周末,节日如元宵节(2月13日)、端午节(6月10日)等清晰可查,辅助用户规划日程或研究民俗活动。 -
历史背景的特殊性
1968年正值全球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农历与“建国19年”纪年并行,日历中的月份标注(如“戊申年甲寅月”)反映了时代特色,为研究历史提供时间坐标。 -
实用查询技巧
若需查询具体日期,如1968年8月19日对应农历七月廿六,可通过对照表快速转换;闰七月的存在需注意农历月份重复(如闰四月含30天),避免日期混淆。
总结:1968年日历表不仅是时间工具,更承载文化记忆。使用时建议结合节气规律与历史事件,深度挖掘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