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普通人社会工作者真的很累,他们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高负荷劳动、情绪消耗、资源不足和社会认知度低等多重因素,长期处于身心透支状态。以下是具体分析:
-
高强度工作与行政负担
社工需要处理大量个案(如家庭暴力、失业救助等),同时承担繁琐的行政任务(填表、汇报等),经常加班导致体力透支。部分机构人手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工作负荷。 -
情绪劳动与心理消耗
面对弱势群体(如受虐儿童、贫困家庭)时,社工需长期共情并消化负面情绪,易引发职业倦怠或焦虑。部分从业者因无法达到理想助人效果而产生自责心理。 -
资源短缺与社会支持不足
资金、设施等资源匮乏常使服务效果受限,而社会对社工职业的误解(如“免费义工”)也削弱了职业认同感。部分从业者甚至面临家人对其低薪资的不理解。 -
应对策略与自我调节
通过建立同事支持网络、合理规划任务优先级、培养兴趣爱好(如运动、冥想)等方式,社工可缓解部分压力,但系统性改善仍需政策与公众认知的提升。
社会工作者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隐形支柱”,他们的疲惫值得被看见。公众的理解、资源的倾斜以及职业体系的完善,将是缓解这一群体压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