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大作文可以适当借鉴材料内容,但绝不能直接照抄。 关键在于合理转化、提炼观点,并结合自身思考展开论述,否则可能被判为低分或抄袭。以下是具体分析:
-
材料的定位与作用
申论材料是命题人提供的核心依据,包含问题背景、案例数据、政策观点等。它的作用是帮助考生理解主题,但需通过分析、归纳、整合形成独立见解,而非简单复制。 -
直接抄材料的风险
- 雷同扣分:阅卷规则明确反对大段摘抄,若与其他考生答案高度重合,可能直接划入低分段。
- 缺乏深度:材料多为事实描述,直接搬运无法体现分析能力,难以满足“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的要求。
-
正确使用材料的方法
- 提炼关键词句:用材料中的政策术语、权威表述作为论据支撑,但需重新组织语言。
- 结合案例转化:将材料中的事例转化为自己的论证素材,补充个人见解或类似社会现象。
- 高于材料立意:从材料中延伸出更宏观的解决对策或理论高度,避免停留在复述层面。
-
高分核心逻辑
申论考查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需体现“材料+思考”的融合。例如,用材料中的农村振兴案例时,可关联“城乡二元结构”“共同富裕”等理论,展现知识迁移能力。
总结:材料是“跳板”而非“答案”,合理借鉴并升华内容才能赢得高分。建议平时练习时多训练概括重组能力,避免依赖原文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