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施工方案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重要指导文件,核心要素包括负荷计算、配电系统设计、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流程规避触电、火灾等风险,同时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强制要求。以下是关键实施要点:
-
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
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总负荷,明确三级配电(总箱-分箱-开关箱)的容量匹配。电动机类设备需单独计算启动电流,电缆截面选择应满足电压降≤5%的标准。典型场景中,塔吊用电需单独回路并配置专用配电箱。 -
配电系统拓扑设计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严禁混用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配电箱安装高度距地1.4-1.6米,固定式箱体与移动设备距离不超过30米。漏电保护器须实现分级保护,末级开关箱动作电流≤30mA。 -
防雷与接地规范
塔吊、脚手架等金属构架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值≤4Ω。PE线重复接地不少于3处,接地极采用50mm角钢垂直打入地下2.5米。潮湿环境施工时,开关箱内需加装防溅型漏电器。 -
安全管控措施
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电缆敷设需架空或埋地(深度≥0.7米)。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每日巡检记录配电箱温升、漏保试跳情况。雨季施工时重点检查电缆接头防水处理。 -
应急预案编制
明确触电急救流程(立即断电→心肺复苏→送医),现场配置绝缘杆、灭火器等应急物资。定期组织模拟线路短路演练,确保人员掌握119/120呼叫及AED使用技能。
临时用电方案需随工程进度动态调整,特别是主体施工与装饰阶段负荷变化时,应重新核算电缆载流量。建议每季度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并留存完整的用电巡查记录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