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劳动安全是保障运输生产有序进行的核心,其核心在于严格执行“八防”措施(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等)和落实“四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他人、设备、环境)。 通过规范作业行为、强化防护装备使用和应急处理能力,可有效降低事故风险,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与健康。
-
基础规范与通用措施
从业人员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班前禁酒、正确穿戴防护装备(如反光服、安全帽),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横越线路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避车时保持2米安全距离,群体作业需同进同出,严禁单人脱离防护范围。 -
高风险场景防护
- 车辆伤害:设置有效防护体系,站场行走需固定线路,严禁钻车、抢越线路或使用手机。
- 高处作业:工具需用绳索传递,佩戴安全带,禁止抛掷物料。
- 电气安全:非电工不得维修设备,潮湿环境禁止操作,带电作业需专业资质。
-
应急与特殊环境管理
遇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预案,使用灭火器材并疏散人员。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需停止作业,高铁区段需额外增设防护人员。危险品运输须分库存放,焊接作业远离易燃物。
铁路劳动安全需全员参与,通过持续培训、隐患排查和文化建设,将安全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定期演练应急流程,强化“防护即生命”意识,是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