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修改逐条对照的核心在于系统梳理新旧条款差异,明确立法意图与实务影响。重点包括人格权保护强化(如个人信息、肖像权)、婚姻家庭规则细化(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合同与担保制度优化(电子合同效力、保证期间缩短)等,体现法律对数字化时代和社会公平的回应。
-
总则编原则性调整
新增“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明确胎儿继承权、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认定标准,并强化村/居委会对紧急监护缺位的临时照料责任。 -
物权与财产权更新
共有部分收益归属业主(扣除成本后),海域使用权纳入抵押范围,不动产登记制度细化,增强财产权保护的可操作性。 -
婚姻家庭领域突破
取消“疾病禁止结婚”条款,离婚经济补偿扩大至非AA制家庭,明确家暴处置措施,子女抚养以“最有利原则”优先。 -
合同与担保规则革新
电子合同获法律认可,格式条款解释偏向消费者;保证方式推定改为“一般保证”,保证期间未约定则缩短至6个月。 -
人格权与数据保护
肖像权侵权不再要求营利目的,新增隐私权与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条款,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写入基本原则。
提示:逐条对照需结合实务案例理解修改背后的社会需求,如业主**、离婚冷静期等热点场景。建议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完整条文,避免碎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