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法
关于工龄工资的支付问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搜索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龄工资的法定性
-
国家无强制规定
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中, 未将工龄工资列为法定强制薪酬 。工龄工资的发放属于用人单位自主管理的范畴,但需符合以下条件:
-
不与最低工资标准冲突;
-
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
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约定
若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或内部规章制度中明确约定了工龄工资的发放标准、计算方式及调整机制,则需依法履行。
二、不发放工龄工资的合法性判断
-
无明确约定的情况
若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未对工龄工资作出约定,则用人单位不发放工龄工资属于 合法行为 。此时,工龄工资可能以其他形式体现,如绩效奖金、岗位津贴等。
-
有明确约定的情况
若存在有效约定且用人单位未履行,则可能构成 违约 。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依法提供劳动报酬)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三、**建议
-
核实合同条款
首先检查劳动合同或单位规章制度,确认是否存在关于工龄工资的明确约定。
-
收集证据
若认为单位违约,需收集工资单、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证明材料,为后续**奠定基础。
-
协商或投诉
可尝试与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总结
工龄工资的发放需基于法律约定或单位自主管理,国家未设定强制标准。若单位未依法履行约定,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