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档案最早记载为准
档案年龄认定的最新规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民法典》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相关规范,具体如下:
一、基本认定原则
-
以档案最早记载为准
当档案中存在多个年龄记录时,统一以最早形成的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例如,档案中最早材料《入团申请书》记载出生日期为1970年1月,后期一致记载为1971年1月,则以1970年1月为准。
-
不可篡改性
档案材料具有“不可篡改性”,个人无法更改。若发现档案年龄错误,需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复查。
二、特殊情况处理
-
档案材料涂改
-
若档案中年龄信息被涂改,需调查核实形成时间更早的原始户籍档案、亲属档案等佐证材料。
-
若无法查原始材料,需调阅档案早期材料及本人出生证明、近亲属档案等辅助材料。
-
-
身份证与档案矛盾
-
当身份证记载日期与档案不符时,以档案中最早记录的日期为准。
-
若档案中最早年龄涂改,同样以原始户籍或亲属材料为准。
-
三、法律依据与争议解决
-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五条规定,出生时间以出生证明、户籍登记等记载时间为准;《档案法》强调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争议解决 :若对档案年龄认定存在争议,可通过单位内部申诉、纪检监察部门核查或法律途径解决。
四、注意事项
-
未注明农历的出生日期,以公历为准;
-
早期材料形成时间以档案部门接收时间为准,填写错误不视为涂改。
以上规定体现了档案年龄认定的“先早原则”和“不可篡改”特性,旨在维护人事管理的公平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