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动合同后,应届生身份的界定主要依据毕业时间,而非劳动合同本身。具体规则如下:
-
以毕业时间为准
应届生身份以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为准,只要在毕业当年(如2025年毕业的仍为2025届应届生),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仍属于应届毕业生。
-
择业期内的应届生
毕业后进入择业期(通常为2年,部分延长至3年)且未落实工作单位、未缴纳社保的毕业生,仍按应届生对待。例如,2024年毕业的学生在2025-2027年择业期内可视为应届生。
-
劳动合同性质影响
-
若签订的是实习协议或就业指导协议,未实质性参与工作或未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仍可能被认定为应届生。
-
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且已开始工作,可能影响公务员等岗位的应届生认定,但具体以招聘单位要求为准。
-
-
社保与就业状态
部分单位以社保缴纳记录或就业状态判断应届生身份,但此类标准通常仅适用于公务员等特殊岗位,普通企业可能以劳动合同为准。
总结 :签了劳动合同的应届生身份需结合毕业时间、择业期状态及劳动合同性质综合判断,核心仍以毕业年份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