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遭遇无故降职降薪时,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
一、**流程与建议
-
协商沟通
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提供书面调岗/降薪依据(如绩效考核结果、岗位调整说明等)。若协商无果,可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
收集证据
整理劳动合同、工资单、调岗通知、绩效考核文件及沟通记录等证据,明确原岗位薪资水平及变动情况。
-
劳动监察投诉
若协商失败,可在1个月内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恢复原岗位并支付工资差额。
-
劳动仲裁申请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支付违法调岗期间的工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仲裁时效为1年,自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
-
诉讼**
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调岗/降薪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否则构成违法。
-
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最高不超过12年。 三、注意事项
-
若用人单位以“团队问题”为由降薪,需证明自身无过错且未接受不合理安排。
-
避免在降薪后1个月内消极应对,否则可能被视为接受调岗。
通过上述步骤,员工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遭受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