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劳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实施工资总量宏观调控。 这一条款是保障劳动者收入权益的核心法律依据,强调公平性、经济适配性与国家监管的平衡,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具有深远影响。
-
按劳分配与同工同酬
劳动者依据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相同岗位、相同工作量的员工应享有同等工资待遇,杜绝性别、身份等歧视性差异。 -
工资与经济发展挂钩
工资增长需与经济发展同步,确保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同时避免企业负担过重,维持劳资关系稳定。 -
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工资总量,防止行业或区域工资水平失衡,维护整体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 -
企业自主权与法律约束
用人单位可结合经营效益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但必须符合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得违反同工同酬原则。
提示:劳动者若遭遇工资分配不公,可依法协商、投诉或申请仲裁,用人单位违规将承担法律责任。合理运用第46条,既能维护权益,也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