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通过“国破山河在”的强烈对比,以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悲怆心境。**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拟人手法,以及“家书抵万金”的夸张表达,成为千古名句,深刻传递了战乱时代普通人的苦难与期盼。
-
背景与主题
此诗写于757年长安沦陷时期,杜甫以“春望”视角,将破碎山河与繁茂草木并置,凸显“国破”之痛。主题聚焦战乱下的家国之忧与个人离恨,反映时代悲剧。 -
名句解析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乐景,却因诗人情感投射而泣泪惊心,体现“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 “家书抵万金”:战火阻隔中家书的珍贵,以夸张笔法强化思亲之切,语言质朴却撼动人心。
-
艺术特色
全诗对仗工整(如“国破”对“城春”),情感层层递进。首联宏观写景,颔联移情于物,颈联转写现实困境,尾联以“白发搔短”的细节收束,画面感与抒情性兼具。
《春望》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成为乱世中人民共同心声的载体。其凝练的语言与深刻的社会关怀,至今仍为读者提供审视历史与人性的经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