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单位最担心的是依法承担高额赔偿及法律风险,包括工资支付、医疗费用、伤残补助等长期经济负担,以及劳动者**引发的仲裁或诉讼纠纷。
-
巨额经济赔偿
工伤后单位需按《工伤保险条例》支付医疗费、康复费、住院伙食补助等直接费用。若劳动者鉴定为伤残等级,还需承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甚至长期支付护理费或工资,形成持续性财务压力。 -
法律程序与行政处罚
未及时申报工伤或拒赔可能面临劳动监察处罚,如罚款或强制赔偿。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起诉后,单位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企业信誉和经营。 -
劳动者过度**或“碰瓷”行为
少数劳动者借工伤夸大伤情或聚众闹事,迫使单位支付远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部分案例中,单位因惧怕社会影响或暴力威胁,被迫妥协承担不合理费用。 -
劳动关系纠纷与负面舆情
工伤争议易引发离职纠纷,如解雇争议或要求保留岗位至退休。事件可能被媒体曝光,损害企业形象,进一步加剧单位处理压力。
工伤**应依法进行,单位需合规参保并积极履行责任,而劳动者也需避免极端手段,通过法律途径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