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发生后单位拖延处理时,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在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超期可自行申请,并通过劳动仲裁、监察部门或法律途径**。以下是关键应对措施和法律依据:
确认劳动关系是工伤**的第一步。若未签订劳动合同,可收集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是核心,单位拖延超过30天,劳动者本人或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提交申请,需提供医疗诊断证明、劳动关系材料及事故经过说明。
证据留存直接影响**结果。保留医疗费用票据、病历、证人证言等材料,拍摄工作环境照片或视频佐证事故原因。若单位拒绝配合,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要求督促单位履行义务;也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工伤待遇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等。
对于伤情严重可能构成伤残的,在工伤认定后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标准。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所有赔偿由单位自行承担。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申请先予执行医疗费用。
遇到单位故意拖延时,务必把握**时效,避免因超期丧失权利。主动咨询法律援助或工会组织,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工伤待遇依法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