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并非固定适用“2N+1”规则,需根据解除原因合法性与程序合规性综合判定。 关键点包括:违法解除才适用2N赔偿、代通知金(+1)仅限无过失性辞退且未提前通知、劳动者过错可导致零赔偿,且赔偿计算基数受工资上限和年限限制。
-
赔偿标准的核心逻辑
无固定期限合同与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除赔偿规则一致,不存在“特殊双倍赔偿”。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如末位淘汰、无正当理由裁员),需支付2N(经济补偿金二倍);合法解除如协商一致、经济性裁员等仅需N或N+1。劳动者存在严重违纪等过错时,单位可无偿解雇。 -
代通知金(+1)的适用场景
“+1”指代通知金,仅适用于《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三种无过失性辞退情形(如医疗期满无法工作、客观情况重大变化),且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时支付。违法解除(2N)与代通知金(+1)一般不叠加适用。 -
赔偿计算的特殊限制
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计1个月工资,但若月工资超当地平均工资3倍,则基数按3倍封顶且年限最高12年。例如,月薪5万(超3倍)工作18年,赔偿上限为36个月(3万×12),而月薪2.9万(未超3倍)可获52.2万(2.9万×18)。
提示:网传“2N+1”多为误解,实际需结合解除原因、程序及劳动者权益综合判断。协商时合理主张权利,但避免因错误预期浪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