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期徒刑减刑规定明确,实际服刑不得少于十三年,且需满足认罪悔改、重大立功表现等条件,累犯及特定暴力犯罪可能终身不予减刑。以下结合司法实践与法律条文,分点解析核心内容。
1. 最低服刑期限
根据最新规定,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十三年(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算)。若存在多次减刑,每次间隔须超过两年,且从严审核重大犯罪案件的减刑申请。
2. 减刑核心条件
罪犯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 认罪悔罪:主动供述罪行,书面悔过并赔偿被害人损失;
- 确有悔改表现: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劳动态度积极;
- 立功或重大立功:如阻止他人犯罪、检举重大案件、发明创造获国家专利等。
3. 三类情形不得减刑
- 累犯: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者,减刑从严控制;
- 特定暴力犯罪:故意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被判死缓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可能终身不得减刑;
- 违规情节严重:服刑期间打架斗殴、脱逃未遂等行为,将暂停减刑资格。
4. 减刑后刑期计算规则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已执行刑期不计入新刑期。例如,若罪犯服刑十年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需再服刑满十三年(累计二十三年)方符合释放条件。
5. 程序与举证责任
减刑需由监狱提交证据材料,经法院开庭审理后裁定。检察机关全程监督,被害人及其家属可提出异议。若发现伪造立功材料等行为,将撤销减刑并追究责任。
无期徒刑减刑新规进一步压缩“执行弹性”,强化对恶性犯罪的惩罚力度。公众需注意,法律对减刑的适用严格限制,具体结果需结合案情及罪犯改造表现综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