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从胎儿权益到遗产继承全程守护公民权利,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进入法典化时代,取代了此前分散的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
民法典的立法历程历经数十年沉淀,最早可追溯至1954年的起草尝试,最终在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系统整合了70多年民事法律实践成果,明确物权、合同、人格权等核心领域规则,尤其创新设立人格权独立编,强化对隐私权、个人信息等新型权利的保护。
这部法典的突出特点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例如规定高空抛物追责、禁止性骚扰、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等社会热点问题;同时确立绿色原则,要求民事活动需有利于生态保护。其条款设计贯穿人生各阶段——胎儿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护、婚姻家庭制度完善,直至遗嘱执行和遗产分配。
当前正值民法典实施后的第五个宣传月(2025年5月),公众可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理解其应用。建议关注居住权设立、物业服务纠纷等高频条款,这些规定正深刻重塑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的法律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