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缴纳五险一金,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但需注意**方式的选择。关键点包括:补缴社保需优先通过行政程序申请稽核,直接起诉可能被驳回,可主张因未缴社保导致的实际损失赔偿,且协商无果后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监察部门投诉。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缴纳五险一金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并足额缴纳费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即使员工自愿放弃或协商不缴,企业仍违法。 -
**核心:行政程序优先
劳动者应首先向社保经办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稽核并责令企业补缴。自行补缴后起诉可能因无法对应缴费明细而败诉,且法院通常不受理直接要求补缴的诉讼。例如,北京某案例中,员工因未通过行政程序自行补缴,法院未支持其索赔请求。 -
特殊情况下可司法**
若企业未办理社保手续且无法补办(如导致无法享受医保报销、退休待遇等),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索赔实际损失。例如,未缴医保导致医疗费自付部分可主张赔偿。 -
证据与时效要求
需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社保补缴无明确时效限制,但部分地区对追溯期有要求(如北京限2年内)。劳动仲裁需在争议发生起1年内提出。 -
错误**方式需避免
包括:跳过行政稽核直接起诉补缴、委托第三方代缴后索赔、退休后因基数低主张待遇差额等,均可能被驳回。
总结:企业拒缴五险一金时,劳动者应优先选择行政投诉,配合仲裁或诉讼索赔损失。保留证据、遵循程序是关键,避免因方式不当丧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