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且不缴纳社保的行为均属违法,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结论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或未缴纳社保均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及社保补缴。
二、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的法定义务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支付双倍工资(最长11个月)。
-
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与是否签订合同无关。
-
-
社保缴纳的强制性
- 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否则将面临补缴、滞纳金及罚款。
三、劳动者**途径
-
主张经济补偿
-
以未签合同为由离职,可获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最多11个月)。
-
若企业存在社保欠缴,可要求补缴及滞纳金。
-
-
法律救济措施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及补缴社保。
-
收集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据作为**依据。
-
四、注意事项
-
社保补缴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证据保全 :保留与工作相关的所有文件,包括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
五、建议
若遭遇企业不签合同、不交社保的情况,建议优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无果时,及时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避免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