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公司不给员工缴纳社保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职工办理社保登记,否则将面临罚款、滞纳金等处罚,员工还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关键点:①社保是法定义务,双方无权通过协议免除;②企业拒缴将承担1-3倍罚款;③员工可投诉或仲裁**。
我国社保制度涵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具有强制性。企业不缴纳社保的常见手段包括诱导员工签署“自愿放弃协议”、现金补贴代替参保等,这些行为均无效且违法。例如,某公司与员工约定每月补贴500元代替社保,最终仍被责令补缴并处罚款。
企业违法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是行政责任,社保部门可责令限期补缴,逾期按日加收0.05%滞纳金,并处欠缴金额1-3倍罚款;二是民事责任,员工可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N倍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若企业拒不执行,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仲裁,仲裁免费且胜诉率高。
社保不仅是员工权益,也分担企业用工风险。以工伤保险为例,若未参保,员工工伤费用将由企业全额承担。长远看,依法参保既能规避法律风险,又能提升员工归属感。遇到企业拒缴社保时,建议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及时向当地社保局或12333热线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