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终止后恢复流程的核心在于及时止损与程序重启。关键步骤包括:确认终止原因、评估影响范围、提交恢复申请、执行恢复操作及后续监控。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
确认终止原因
检查系统日志或人工记录,明确是系统错误、人为操作还是资源不足导致的终止。例如:程序崩溃需排查代码漏洞,强制终止需审查操作权限。 -
评估影响范围
分析终止对数据完整性和业务流程的影响。若涉及数据库操作,需核对事务是否回滚;若为批量任务,需统计未完成项数量。 -
提交恢复申请
根据企业流程填写恢复申请表,注明终止时间、原因及预期恢复方案。紧急情况下可先口头报备,后补书面材料。 -
执行恢复操作
- 自动恢复:部分系统支持断点续传(如文件传输工具),直接重启任务即可。
- 手动干预:需按备份数据还原或重新提交任务。例如:数据库通过日志回放恢复至崩溃前状态。
-
后续监控
恢复后持续观察程序稳定性,记录首次运行结果。建议增设异常告警机制,避免重复终止。
提示: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并测试恢复方案,可大幅降低终止带来的风险。复杂系统建议制定标准化恢复手册供团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