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是我国保障劳动者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时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权利的核心法规,其核心亮点包括: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强制参保、明确工伤认定三大类情形(应当认定、视同认定及排除情形)、提供从医疗待遇到工亡抚恤的全链条保障,并强调“无责任补偿”原则。
-
强制参保范围
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必须为全体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无需缴费。用人单位未参保的,需自行承担全部工伤待遇费用。 -
工伤认定标准
分为三类:
- 应当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受伤、职业病、上下班途中非主责交通事故等7种情形;
- 视同认定:如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抢险救灾受伤等;
- 排除情形: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自杀等不得认定。
-
待遇保障体系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康复费、伤残补助金(一级至十级按月或一次性发放)、工亡补助金(含丧葬费、抚恤金);用人单位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等。 -
申请与**流程
用人单位需在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逾期则职工或其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在伤情稳定后进行,争议可申请再次鉴定。
提示:劳动者应留存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记录等材料,用人单位需公示参保情况并及时救治工伤职工。依法参保既是法律义务,更是分散风险、维护双方权益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