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工伤赔偿标准的核心在于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通过伤残等级鉴定确定具体赔偿项目,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等,且用人单位未参保时需自行承担费用。
-
赔偿项目与标准
工伤赔偿涵盖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例如,十级伤残可获7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原待遇发放(最长12个月)。一级至四级伤残按月支付伤残津贴(90%-75%本人工资),五级至十级离职时可获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具体金额由地方规定。 -
伤残等级的关键作用
赔偿金额直接关联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一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工资,十级为7个月;五至六级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70%-60%工资),七至十级离职时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分别支付补助金。 -
用人单位责任
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需全额承担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若拒绝赔偿,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 -
**流程
工伤认定需在事故后30日内由单位提出(或1年内由劳动者申请),随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争议可通过仲裁、诉讼解决,注意保留医疗凭证和工资记录。
工伤赔偿标准因地区和伤残等级而异,劳动者应及时主张权利,用人单位应依法参保以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