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而设立的一项人才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招募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相关信息,"三支一扶"人员的工作地点通常是在 偏远乡镇或村里 。具体工作地点会根据岗位类别有所不同,例如支教人员通常会在乡镇中小学工作,支医人员会在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虽然这些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较为偏远,但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偏远地区的概念已经逐渐模糊。
关于编制问题,"三支一扶"人员并不具有编制,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临时工。然而,一些地区在服务期满后,为"三支一扶"人员提供编制,例如江西省和安徽省就明确规定,服务期满后"三支一扶"人员可以通过考核转为事业编制。此外,还有政策允许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三支一扶"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参加过渡考试转为事业编。
综上所述,"三支一扶"计划的人员通常会被分配到偏远地区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临时工,且并不立即拥有编制。不过,在服务期满后,他们有机会通过考核转为事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