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需要考两门科目,分别是《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考生需要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两门科目才能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
中级经济师考试需要过的科目数量
两门科目
中级经济师考试设两门科目,分别为《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这两门科目的设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科目内容
《经济基础知识》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则提供十个专业类别供考生选择,包括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
这两门科目的内容设计既考虑了公共基础知识的普及性,也兼顾了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考试形式和题型
考试形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采用机考形式,考试时间为1.5小时。机考形式对考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需要提前熟悉机考系统和操作流程。
题型和分值
《经济基础知识》包括单选题70题(70分)、多选题35题(70分),共计140分。《专业知识与实务》包括单选题60题(60分)、多选题20题(40分)、案例分析题20题(40分),共计140分。
题型和分值的设置既考察了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考察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题的加入使得考试更具灵活性和综合性。
成绩管理和有效期
成绩管理
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考生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种成绩管理方式为考生提供了灵活的备考时间,但考生需要在两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否则之前的成绩将失效。
有效期
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持证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兴趣选择其一报考。资格证书的有效期和适用范围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鼓励考生在取得证书后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中级经济师考试需要考两门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考生需要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两门科目才能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考试采用机考形式,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考生需要在两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
中级经济师考试每年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
中级经济师考试每年一般在11月的第一个周末进行。2025年的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已经确定为2025年11月1日和2日,共分四个批次进行考试。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各科目考试难度如何
中级经济师考试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各科目考试难度如下:
《经济基础知识》
- 难度分析:整体难度适中,主要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六个模块。题型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重点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合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初学者和跨专业考生。
- 备考建议:系统复习,重点掌握高频考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专业知识与实务》
- 难度分析:难度稍大,分为10个专业类别,每个专业的特点和难度不同。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侧重于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 各专业难度:
- 工商管理:内容通用,计算题少,适合零基础考生。
- 人力资源管理:文字性内容多,计算题少,适合HR从业者。
- 金融:计算题和案例题多,难度中等偏上,适合金融行业从业者。
- 财政税收:计算量大,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难度较高,适合财税从业者。
- 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性强,计算题多,难度大,适合房地产和建筑设计人员。
- 农业经济:考核内容全面,难度较大,适合农村信用社和农业政府机构工作人员。
- 旅游经济和运输经济:考试难度较低,适合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士。
- 保险:难度较小,主要面向保险行业从业者。
- 知识产权:新兴科目,难度较低,适合从事版权工作的人员。
中级经济师考试需要哪些条件
中级经济师考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
- 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 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 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 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 博士学位,可直接报名,无需工作年限要求。
工作年限计算
- 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时间为报考当年12月31日。
- 全日制学历的学习时间不计入工作年限,非全日制学历可累积计算。
其他要求
- 报考人员需遵纪守法,且从事的工作需与经济类相关。
- 部分地区可能需要提供工作证明或社保缴纳记录以证明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