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核首次会议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关键步骤,具体内容可能因组织规模和审核标准略有差异:
一、会议前期准备
- 审核计划编制
确定审核目标、范围、准则及时间安排,并下发审核计划文件。
- 人员分工与通知
介绍审核组成员及职责,通知受审核部门会议时间、地点及需配合事项。
二、会议正式开始
- 签到与人员介绍
-
要求参会人员签到;
-
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分工及审核目的、范围、准则。
- 审核目的与范围确认
重申审核目标(如评估体系有效性、符合性)及覆盖范围(如全公司所有部门/过程)。
- 审核准则与计划说明
明确审核依据(如ISO标准、法律法规)及现场审核计划,解答部门疑问。
三、审核方法与程序说明
- 审核原则与风险控制
强调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公正性,说明不提供咨询但会提出改进建议。
- 具体审核方法
-
通过部门访谈、职责询问、记录审查及现场观察等方式实施。
-
特殊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可能增加专项审核。
四、会议收尾
- 问题澄清与答疑
开放环节让受审核部门提出疑问,审核组进行解答。
- 会议记录与分发
记录会议内容并分发审核计划、检查表等文件。
- 后续工作要求
- 受审核部门需根据审核发现制定整改计划,通常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
注意事项
-
审核组长职责 :需确保会议按计划进行,协调审核资源,维护审核独立性。
-
受审核部门配合 :应重视首次会议,及时提供必要信息,避免审核中断。
-
文档管理 :所有会议记录需存档,作为审核证据。
以上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外审需增加受审核方管理层介绍环节,审核周期较长时可将首次会议与后续沟通合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