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防洪工作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科学施策、全员参与,通过隐患排查、技术支撑、应急联动三大关键举措,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汛期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
全面排查隐患,筑牢基础防线
汛前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针对高陡边坡、隧道口、排水设施等薄弱环节,借助无人机航拍、3D建模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风险点。建立隐患“一处一档”动态管理,优先整治高风险区域,确保设备常态受控。 -
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科学防洪能力
利用卫星云图、雨量监测系统实时追踪雨情,动态调整行车方案;与气象、水利部门共享数据,实现灾害超前预警。推广视频监控、一键报警装置等智能设备,对重点地段24小时远程盯控,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预防。 -
完善应急机制,确保快速响应
制定分级抢险预案,明确“五到位”原则(指挥、方案、人员、物资、通信到位)。组建专业化抢险队伍,储备片石、便梁等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实战演练。遇险情时严格执行“拦、扣、停”措施,优先保障旅客列车安全。 -
路地协同联动,凝聚防洪合力
联合地方政府排查沿线水库、河道隐患,设立灾害报警电话牌发动群众参与监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包保关键区段,形成“网格化”责任体系,确保汛期巡查、值守无死角。
防洪防汛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铁路部门需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态度,持续优化技术手段、压实责任链条,方能守护钢铁动脉的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