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保险待遇计算方法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具体如下:
一、基础养老金
计算公式 :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资} + \text{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
关键参数 :
-
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资 :通常为省级人社部门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如2025年河南省为6260元,上海为12307元)。
-
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 :退休地社平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6-3之间)。
-
缴费年限 :累计缴费满15年,每增加1年增加1%计发基数。
-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 :
$$
\text{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text{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text{计发月数}}
$$
-
关键参数 :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个人缴费本金 + 利息(按8%记账利率计算)。
-
计发月数 :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139个月,55岁170个月)。
-
三、过渡性养老金(仅限改革前参保人员)
计算公式 :
$$
\text{过渡性养老金} = \text{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资} \times \text{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times \text{视同缴费年限} \times \text{过渡系数}
$$
-
关键参数 :
-
视同缴费年限 :改革前连续工龄(如山东省为1.3%,北京市为1.0%)。
-
过渡系数 :地区差异较大(如北京1.0%,云南1.4%)。
-
四、影响因素总结
-
缴费基数 :越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
缴费年限 :每增加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计发基数。
-
地区差异 :社平工资、过渡系数等均因地区而异,如北京、上海与山东的养老金水平差异显著。
注 :过渡性养老金仅适用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人员,2025年新退休人员无需计算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