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核心围绕农民土地问题展开,分为四个关键时期:大革命时期(1923-192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
大革命时期(1923-1927)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推动农民运动,提出“耕者有其田”主张,但土地改革未全面实施,为后续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颁布《井冈山土地法》等政策,废除封建剥削,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为团结抗日力量,土地政策调整为“减租减息”,既保障农民权益,又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兼顾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推行“没收地主土地,平分给农民”的政策,极大调动农民支援前线,加速解放战争胜利。
土地革命的四个时期反映了中国***灵活调整策略、解决农民问题的历程,最终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和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