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死亡后,其劳动关系能否确认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劳动关系确认的可行性
-
近亲属可申请确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死亡后,其近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或代理人可以参加仲裁活动确认劳动关系。
-
工伤情形的补充说明
若劳动者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同时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程序会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为后续赔偿奠定基础。
二、确认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
-
证据支持 :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安排证明、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
时效要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特殊情况说明
-
代理人参与 :若劳动者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
仲裁程序 :仲裁庭将综合工作场景、发病时间、救治过程、双方约定及证据等因素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四、争议解决途径
若仲裁机构不予受理,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死亡后劳动关系确认的可行性取决于近亲属的参与及证据支持,同时需结合工伤认定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