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高三T8语文联考作文,结合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备考要求,可参考以下内容:
一、作文主题与材料
-
“承受”与“止”的辩证关系
-
结合泰戈尔、米兰·昆德拉等人的名言,探讨承受压力与生命韧性的关系,以及“止”的智慧在平衡压力中的重要性。
-
例如:
“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心上,因此花谢了。”(泰戈尔)
“只有勇于承受时代赋予的重担,我们方能坦荡充实。”(米兰·昆德拉)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
-
“止”的哲学内涵
-
深入挖掘《谏太宗十思疏》《论语》《礼记》等经典中“止”的思想,结合现代语境探讨其现实意义,如知止、适可而止的处世哲学。
-
例如:
“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强调治理需把握度;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体现儒家追求道德极致的理想。
-
二、作文结构与立意建议
-
分论点构建
- 承受的力量 :通过自然现象(如梅花、蝉、蚌)和人生境遇(如艺术创作、人生挫折)论证承受带来的成长与价值。 - 止的智慧 :分析“止”在自我约束、目标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如避免过度劳累、坚持原则等。
-
论证方法
- 采用比喻论证(如将人生比作登山)、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和对比论证(如承受与逃避的后果)增强说服力。
-
立意方向
- 个人成长 :侧重内在修养,如通过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超越。 - 社会价值 :强调个体承受能力对家庭、社会的积极影响。
三、写作注意事项
- 语言规范 :使用精准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避免口语化表达。- 篇幅要求 :控制在800字左右,确保内容充实且结构严谨。- 审题定位 :明确“立意”与“角度”的关联性,避免偏题。
四、参考范例段落
开头 :
以泰戈尔诗句引入,提出“承受”与“绽放”的辩证关系,引出主题。 主体 :
-
分论一 :通过梅花、蝉等意象说明承受的必要性;
-
分论二 :引用《论语》等经典阐释“止”的哲学意义。 结尾 :
总结观点,呼应开头,提出“在承受中寻平衡,在止境中达至至善”的升华。以上内容综合了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备考要点,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立意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