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补贴主要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与监管,自然资源部门提供耕地数据支持,形成多部门协同管理的体系。具体执行中,乡镇政府负责基础数据采集与初审,县级部门负责核定面积与发放资金,省级以上部门统筹政策制定与监督。
-
农业农村部门的核心职责
作为农田补贴的主要执行机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审核补贴面积与对象、组织绩效评价等工作。例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需由县级农业农村局汇总数据并提出资金安排建议,同时监督资金使用效果。 -
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角色
负责补贴资金的预算编制、拨付及“一卡通”发放监管,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下达资金,地方财政需配套投入并严查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 -
自然资源部门的协同配合
提供耕地保护空间矢量数据、确权面积等关键信息,核减违法用地或非农化耕地面积,为补贴发放提供依据。例如规自部门需动态更新耕地数据供核查使用。 -
基层政府的落地执行
乡镇政府承担属地监管责任,组织村级申报、公示与初审,确保数据真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上级抽查审计。 -
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通过专班运作(如农田生态补偿工作专班)协调多部门联合检查,采用卫星遥感、实地抽查等手段核验耕地实际用途,对抛荒、违规占地等情形取消补贴资格。
提示: 不同地区可能细化分工(如农经站负责土地流转数据),建议通过本地政务平台查询具体流程。补贴政策动态调整,需关注年度实施方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