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违法典型案例:
近年来,化妆品领域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化妆品违法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当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 原料添加违法
- 案例:2024年6月28日,某企业生产的两款儿童化妆品均含有化妆品禁用原料他克莫司,被责令停止化妆品经营6个月,吊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并在10年内不予办理其提出的化妆品备案或者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行政许可申请。
2. 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
- 案例:2022年7月,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常州检查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在抖音平台上购买的化妆品存在质量问题,怀疑为假冒产品。经过调查,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捣毁化妆品制假仓储窝点5处。主犯钱某某、从犯段某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一年六个月,并处高额罚金。
3. 使用禁用原料生产化妆品
- 案例:202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玉林市芊芷本草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发现该企业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生产化妆品。该企业法定代表人王某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处罚,案件已由检察机关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提起公诉。
4. 未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
- 案例:2023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宁波普兰帝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发现该企业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该企业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5. 化妆品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
- 案例:2022年4月,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组织实施普通化妆品备案工作中发现,北京汉方永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品备案时提交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报告不是由具名单位和人员完成评估并出具的,属于虚假备案资料。该企业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6. 更改化妆品使用期限
- 案例:2024年3月15日,通川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通川区某日化经营部检查时发现,该经营部在化妆品过期后,将包装原有效日期擦抹、刮掉,重新用打码机在原有效期限处打码新的有效日期,然后继续对外销售。该经营部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7. 经营未经注册特殊化妆品
- 案例:2024年3月20日,宣汉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宣汉县某化妆品门市进行检查时发现,该门市销售的“艾肤宝”百草王中药防敏褪红精华霜属于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该门市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这些案例表明,化妆品领域的违法行为形式多样,包括原料添加违法、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使用禁用原料生产化妆品、未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化妆品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更改化妆品使用期限以及经营未经注册特殊化妆品等。这些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化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化妆品市场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